全国24座GDP“万亿城市”上半年经济“成绩单”,除长沙和郑州外均已陆续揭晓。
其中,上海市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21390.17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9.7%,经济总量排名的位次重回第一。
去年上半年,受疫情影响,上海GDP被北京超越位居第二。今年上半年,北京GDP为20621.3亿元,同比增长5.5%。万亿城市序列中,北京经济总量位居第二,但首次在上半年站上2万亿元台阶。
(资料图片)
今年上半年,除上海和北京外,深圳(16297.6亿元)、重庆(14345.95亿元)、广州(14130.69亿元)、苏州(11458.4亿元)、成都(10705.5亿元)、杭州(9602亿元)、武汉(9503.33亿元)、南京(8316.92亿元)继续稳居前十,其中,杭州、武汉排名发生易位。
而东莞上半年GDP仅增长1.5%,经济增速在已公布数据的“万亿城市”中位居倒数第一。
上海外滩建筑天际线。图/图虫创意
上海增速领跑,东莞“失速”
从增速上看,上海、杭州、深圳、成都、南京等12座城市上半年的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(5.5%),其中,上海以9.7%的增速领跑,北京(5.5%)与全国平均增速持平。
上海之外,今年上半年南通在“万亿城市”之中增长较快,以7%的增速位居第二。南通排名也随之大幅跃升5位,超越西安、合肥、济南、泉州和福州。
杭州上半年GDP达9602亿元,同比增长6.9%,增速位居第三。就此,杭州实现了对武汉的超越,排名重回第八。
上半年武汉GDP为9503.33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比上年同期增长5.0%。而在2022年全国GDP城市中,杭州被武汉反超,位居第九。
杭州和武汉的“卡位战”之外,重庆和广州的“全国第四城”之争也颇为激烈。数据显示,重庆上半年GDP为14345.95亿元,同比增长4.6%,排名全国第四。
去年重庆GDP超越广州,排名全国第四。不过,今年一季度,广州GDP反超重庆31.03亿元,第二季度结束,重庆后来居上,再次反超广州。
此外,今年上半年,济南也实现了对福州的反超。其中,济南上半年GDP为5841亿元,同比增长6.4%;福州上半年GDP为5781.46亿元,同比增长4.5%。
身处西南地区的成都,表现也相当亮眼。上半年,成都首次突破万亿大关,GDP实现10705.5亿元,位列全国第七,同比增长5.8%。
数据显示,成都第三产业增加值7313.3亿元,增长8.1%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,上半年,旅游经济催热了城市消费,成都餐饮住宿火热爆满,社零消费同比增速高于全国0.6个百分点,展现出成都这一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韧劲和活力。
万亿城市“守门员”东莞,上半年增长“失速”。7月26日,东莞市统计局披露:2023年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262.10亿元,同比增长1.5%。
这一增速在目前公布数据的万亿GDP城市中,位居倒数第一。泉州、福州则以3.1%和4.5%增速,分别位居倒数第二、三位。
总体来看,目前已公布数据的22座万亿城市,有接近一半没有跑赢全国平均水平。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,在拉动经济增长的“三驾马车”中,投资层面最重要的是固定资产投资,比如房地产相当惨淡;进出口层面,部分城市订单下滑,对外贸影响特别大。
在他看来,这是大部分增长乏力城市“共同的命运”。“很多沿海城市,像东莞、泉州等外贸型城市,都有外贸订单流失的情况,所以外贸数据从去年七八月份到现在,每个月都在往下走,下半年可能更严峻。”他说。
东莞夜景。图/图虫创意
工业稳则经济稳
那么,上半年跑赢全国的城市,实现增长的关键是什么呢?
丁长发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,上海上半年实现高增长,一方面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密不可分。2022年上半年,上海受到疫情严重冲击,经济出现负增长,直接导致上海GDP未能突破2万亿元(1.93万亿元),按可比价格计算,较前年同期下降5.7%。
在丁长发看来,上海实现高增长更为关键的因素是其经济底蕴和产业结构。他说,“去年到今年,中国经济最亮点新能源汽车出口,根据商务部的数据,我们的汽车出口已经超越日本,居全世界第一位。上海的汽车产业一枝独秀,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领者。”
数据显示,上半年上海增速领跑,尤其表现在第二、第三产业。其中,第二产业增加值5082.60亿元,增长15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16272.45亿元,增长8.2%。
在第二产业之中,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较快,总产值达8385.47亿元,同比增长14.6%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、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值分别增长69.8%、57.8%和33.1%,且高于其他的制造业增长。
不止上海,南通排名大幅跃升也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的增长。上半年,南通GDP实现6032.4亿元,同比增长7.0%。其中,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56.8亿元,同比增长8.0%。具体来说,上半年,南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.2%,比一季度加快3.3个百分点;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.0%。
宁波同样得益于第二产业的增长。7月26日,宁波公布了经济半年报“成绩单”: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5.1亿元,同比增长5.6%。作为工业大市,上半年宁波重点行业,特别是化学原料、汽车制造、电气机械等重点行业贡献突出,分别增长14.4%、12.9%、10.4%。
与前述城市相反的是,东莞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79.57亿元,同比下降5.9%,其中制造业下降了6.4%。分门类看,上半年,东莞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.9%,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7.4%。
作为制造业重镇,东莞的工业增加值去年高达6244亿元,位居全国第九,是全国工业十强城市之一。工业增速下滑,对东莞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。
另外,东莞外贸依赖度高,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,东莞上半年进出口下降了11.3%,其中出口下降了9.4%,6月单月出口下降幅度高达18.79%。
丁长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,出口对于东莞等外贸型城市来说非常关键,所以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,“泉州情况和东莞类似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成都以及杭州,则更多的是得益于服务业的高增长。以杭州为例,数据显示,上半年杭州GDP总值达9602亿元,同比增长6.9%。其中,服务业增加值6748亿元,同比增长9.3%。
具体来看,以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体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.5%;房地产业、金融业、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.4%、8.3%和20.1%。
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、研究员盘和林表示,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,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,消费也将逐步回升,带动服务生产快速增长,而数字经济及电商平台也成为拉动城市经济的新兴力量。
万亿城市“卡位战”悬念再起
“万亿城市”之间的卡位之外,下一座万亿GDP城市将花落谁家,也备受关注。
目前,最接近“万亿城市”的是江苏常州和山东烟台。2022年,常州和烟台的GDP分别为9550.1亿元和9515.86亿元,常州以34亿元的微弱优势领先。
两座“准万亿城市”,今年都喊出了冲刺万亿GDP的目标。
今年2月7日,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开新春“第一会”时提到: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,2023年我们将昂首阔步迈入“万亿俱乐部”,万亿GDP城市未来可期。
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烟台明确提出预期目标:2023年GDP增长5.5%以上,争取突破万亿元大关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两地不仅经济总量“咬”得很紧,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也都定为5.5%。
半年时间过去,常州和烟台距离万亿GDP目标更近,竞争也更加激烈。
常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常州GDP达到4525.4亿元,同比增长7.0%。
上半年,烟台GDP完成4705.65亿元,同比同样增长7%。由此,烟台反超常州,成为更加接近“万亿之城”的一方。
分析认为,以常州和烟台目前增长趋势,今年携手突破万亿是大概率事件。届时,中国“万亿俱乐部”将扩容到26座城市。
当然,最终谁将成为全国第二十五城,还需要看下半年两座城市如何发力。
从增量来看,上半年,常州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61亿元,烟台则增长356亿元。凭借近100亿元的增量优势,烟台将与常州的GDP差距拉开到了180亿元。
不过,目前来看烟台能否“笑到最后”还存在不确定性。因为,去年常州就曾上演过“逆袭”的戏码。去年上半年烟台GDP领先常州约85亿元,但最终常州下半年发力实现反超。
7月24日至26日上午,烟台举行全市上半年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观摩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,烟台市委书记江成提到,今年以来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,实现了上半年“双过半”的重要阶段性目标,但也存在经济持续向好基础尚不稳固、产业项目招引质效还需提升等问题和短板。
于烟台而言,下半年能否在迈入“万亿俱乐部”同时,继续保持领先,恐怕并不容易。
而站在新能源风口上的常州,经济总量先后超过大连、徐州等地实现进位,但随着新能源产业竞争日渐加剧,尤其是今年以来,动力电池行业周期性调整及产能过剩危机逼近,常州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是否能够持续高效发力将十分关键。
而随着今年上半年与烟台的差距进一步扩大,常州实现反超的压力和难度也可想而知。
作者:孙晓波
关键词: